要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示范性本科职业大学,离不开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作为学校2022年职业本科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交通工程学院申报的路桥无损检测实训基地和无人机摄影测量实训基地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建成后,将为目前现有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测绘工程技术、市政工程3个职业本科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铁道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4个专科专业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实践教学,并可以完成1+X路桥工程无损检测和无人机摄影测量两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取证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交通工程学院所有师生而言,此次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学院也将其列入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向学校作出了按期保质完成的承诺。
克服困难 保质保量 按期完成
项目建设伊始,所有工作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但疫情突然来袭,原定于10月31日的项目开标工作遇到问题,学院领导果断决定,调整在市内未受影响的教师赶往开标现场,最终招标工作顺利完成。
11月1日项目进入建设期,学院领导立即成立了院分管实践教学第二负责人贾军、院实训中心负责人安静等教师组成的工作专班,开始项目建设的准备工作,签订合同,制定室内外实训建设实施方案,联系中标企业技术员提早进驻太原,在学校解封后第一时间11月7日向学校领导汇报了项目建设下一步工作计划,赵随民副校长立即专门组织召开了项目建设相关部门协调会,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学院工作专班明确了工作方向,争分夺秒积极开展室外部分建设工作。
按照项目建设流程,招标公示结束后,中标企业将安排技术人员11月3日进入校园进行场地踏勘,从而最终确定室外检测模型设计和施工方案,但按照晋中地方和学校防疫政策,在满足防疫要求并按程序办理手续后于11月10日进入了学校。由于室外检测模型涉及平整场地、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工作,需要相关施工人员、车辆、设备进校施工,企业原计划施工队伍从贵州省调入,为了满足学校防疫规定,学院再次与企业沟通协商,在原计划施工工期15天不变的前提下,要求企业重新在榆次本地招募施工人员,由于面临工程量不大、施工技术难度大、人员在校内封闭、严格满足入校防疫规定等条件,所以人员、施工设备、材料很难一次安排到位,在学校领导支持和相关部门配合下,学院工作专班根据具体情况将每日人员、车辆、设备、材料进出校做好详细计划安排,提前收集进校人员、车辆等相关信息,在满足学校防疫规定原则下,于11月11日分批次办理进出学校手续,确保实训基地建设按计划向前推进。进入学校的施工人员,学院也安排了专人负责管理,建立了进校施工人员健康管理台账,每日进行核酸检测报备和前日检测结果上报,确保防疫工作做实做细。在施工期间还遇到了太原、榆次疫情扩散加剧、静默管理、重污染天气混凝土运输受限等诸多困难,但学院项目建设专班还是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下,将困难一件件、一条条逐项解决,最终在11月25日完成了实训基地设备进校、室外检测模型施工、拆模、清理场地等工作,11月29日完成了资产验收、施工人员和设备撤离学校等多项工作,学院顺利完成了两个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任务。

以校为家 担当奉献 勇于奋斗
在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还统筹兼顾了年初制定的两项“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工作,在基地建设期间道桥系丁烈梅主任带领部分教师克服封校的困难,完成了30名学生1+X路桥工程无损检测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在无人机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验收后,11月30日市政系胡海斌主任带领部分教师随即投入了1+X无人机摄影测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工作,在教师们的辛勤努力下,利用扩建和已有实训基地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克服了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共培训了43名学生,选拔出的30名学生于12月4日完成了技能鉴定,看到同学一个个通过培训、考核后志得意满的神情,教师评委们也露出满意的微笑,为了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技术能力培养,几个教师住校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但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最终学院1+X路桥工程无损检测和无人机摄影测量两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工作顺利完成。


新冠肺炎疫情的无情肆虐,增加了建设实训基地和实施教学工作的难度,但是交通工程学院有一支不怕困难、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勇于奋斗的教学团队,困难阻挡不了完成学校目标任务的决心和信心,尤其在这个艰难时刻,考验着每一名党员信仰的忠诚度,考验着每一名教师热爱国家、热爱学校、热爱教育事业、一切为了学生的拳拳之心,要用抗疫勇气和工作实绩向我们党的二十大精神献礼,有了这个光荣的集体,将继续在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示范性本科职业大学征途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